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2008年9月10日启动国际合作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正因为人才如此重要,发达国家将人才吸引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发达国家的人才吸引政策并不是一项专门政策,人才吸引的功能蕴含在技术移民政策、平台政策和本族裔人才回流政策之中,这些具有人才吸引功能的政策一起形成了人才吸引政策。
移民政策调整:瞄准人才
技术移民政策是发达国家吸引人才的首要政策。典型移民国家移民政策越发突显吸引人才的战略,非移民国家也开始为了吸引人才出台移民政策。
典型移民国家移民政策调整突出人才吸引战略。美国在不断完善移民制度中形成了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根据美国1990年《移民与国籍法案》,将职业类移民划分为五个优先类型杰出人才(EB1)、优秀人才(EB2)、高技能人才(EB3)、特殊职业人才(EB4)、投资创业人才(EB5)。这五类签证针对不同层次的技术移民设定了相应的条件。加拿大通过积分制筛选引进人才。通过对个人能力、学历、技术专长、职业经历和语言熟练度等进行打分,引进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除了联邦制定的技术移民政策外,“省提名计划”赋予各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移民标准,促成各省人才供需对应。同时,为了弥补积分制不能及时反映就业市场需求,加拿大通过紧缺职业清单制度,不断更新紧缺职业清单,以补充劳动力市场最为急需的人才。
非移民国家开始推出吸引人才的移民政策。德国2012年通过了欧盟“蓝卡法案”,开始向高级技术人才发放欧盟“蓝卡”,简化了高级技术人才申请居留许可的手续,降低了高级技术人才留在德国的门槛。日本2012年法务省制定了“高级人才积分制度”,吸引高级学术研究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三个领域类别的高级人才,以百分制从学历、工作经历、年收入等评价人才,满70分5年就可以获得原本需要10年才能拿到的永久居住权并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待遇。
平台政策:依靠载体引才
平台政策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吸引人才的政策趋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形成合作互利共赢网络。
发起世界级大科学项目,事业平台吸引顶尖人才。美国、欧洲等通过发起世界级大科学项目,汇集世界各国科学家,攻克人类科研难关。例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2008年9月10日启动国际合作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近80个国家和地区7000多名科学家参与该项目。
建设世界级研究机构(基地)吸引人才。2009年,韩国投入122亿韩元设立了世界级研究机构计划,该计划要求入选该计划的研究机构主任必须是从国外招聘的卓越科学家,机构的研究人员中必须有50%的研究人员来自国外。
“走出去”建平台,就地引才。韩国已与美国、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国际联合研究项目并设立海外合作中心,借此实现吸引、利用高端人才的目的。新加坡支持国立大学走出去引才。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了一项多学科全球联盟的研究战略,在硅谷、费城生物谷、上海、斯德哥尔摩、班加罗尔等海外著名创新集聚区设立海外学院,开展合作研究,目前实施400多项研究项目,夯实了对科技人才网络的链接。
“请进来”海外机构搭平台,全球配置引才。韩国通过吸引海外机构在韩设立研发中心,借用外国科技人才。新加坡实施跨国公司和地区总部计划,利用特别税收优惠,吸引和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至今2.6万家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1/3财富500强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重新配置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为新加坡带来一大批人才。
人才回流政策:本族裔海外人才为国效力
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的流动在加速,全世界有2亿技术人才在流动,每年的跨国人才流动增长在10%。20世纪70年代,人才从发展中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单向流动。20世纪末,国际人才市场出现了一群在人才流出国和流入国之间来回流动的高级人才,形成了人才环流。尤其是本族裔海外人才在两个国家之间牵线搭桥,传递着技术、信息和资金等。
德国为了吸引德裔学者回国效力,为海外德裔青年学者提供1万个教育或科研领域的高级职位,并兼顾学术人员子女的教育及眷属的就业问题。韩国2012年启动“智力回归500人计划”,预计用4-5年时间,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500名。以色列2011年启动“卓越研究中心计划”,吸引2400名以色列科学家回国工作。法国设立了国家级海外研究人员归国激励基金,只要是在海外从事专门领域研究的顶尖学术带头人回到法国,就可以拿到20万欧元的特殊奖励,而且其家属的工作和保险由政府负责解决。
(文字据2018年6月20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文摘编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作者:易丽丽)
主办单位:江苏365备用网址是多少 承办单位:江苏365备用网址是多少
版权所有 江苏365备用网址是多少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7-80865500 邮编:223001